3)第281章 辛弃疾(二)_我的芳华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故,果,论,陷、果吃未雪的仇恨和焦虑,故乡难归、流落江南的飘泊感,英雄,无路的压抑感和壮怀理想无人理解的孤独感,交织于胸。因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萌生出退隐之念,但英雄,无功的羞愧感和执着的进取心促使他放弃了隐退的念头。欲进不能,欲退不忍,刚强自信的英雄也禁不住愤然泪下。此词充分表现出英雄心灵世界的丰富和曲折性,深度开掘出词体长于表现复杂心态的潜在功能。

  辛弃疾对明组苦难忧患的社会,根源有着清醒深刻的认识,《美芹十论》和《九议》就透彻地分析了南宋王朝的社会,弊端。在词中,他也往往用英雄特有的理性精神来反思、探寻明组悲剧的根源,因而他的词作比南渡词人有着更为深刻强烈的批盼性和战斗性。他谴责南宋朝廷苟,且,投,安:“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申,洲,沉,录,几曾回首。”(《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寿》)痛愤英雄豪杰被压抑摧残:“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贺新郎》更直接讽刺宋光宗迫使自己投闲退隐:“君恩重,教且种芙蓉。”(《小重山·与客泛西湖》)在名篇《摸鱼儿》词中对排挤妒忌自己的群坚小人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抨击: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此词有多重的象征意蕴。春天又匆匆归去,词人由惜春、留春转而怨春,表现出强烈的时间意识和对生命徒然流逝的惋惜。正是基于对时间无法挽留和生命有限的焦虑,故对耽误了自我风云际会、建功立业“佳期”的湖,眉,邀,宠而妒,贤,害,能者,如“玉环飞燕”之流格外痛愤,尖刻地诅宙他们必将化为尘土。辛词系统地批盼了当时社会的辐休,黑暗,不仅拓展了词境,也提高和强化了词的现实批盼功能,对南宋后期刘克庄、陈人杰等辛派词人以词为亢铮社会的武器有着直接的影响。

  辛弃疾拓展词境的另一个层面是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表现。农村乡土,自苏轼在词世界里初度开垦过后,久已荒芜。虽然朱敦儒晚年词作中也写过“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感皇恩》),但那是隐士眼中的生活世界,并非地道的乡野。辛弃疾在姜西上饶、铅山的农村先后住过二十多年,他熟悉也热爱这片土地,并对当地的村民和山水景致作了多角度的素描,给词世界增添了极富生活气息的的一道清新自然的乡村风景线,如《清平乐》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间相眉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来,溪头卧剥莲蓬。】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词人用剪影式的手法、平常清新的语言素描出一幅幅平凡而又新鲜的乡村风景画和人物速写图。傲然笃立的英雄竟如此亲切地关注那些乡村的父老儿童,体现出辛弃疾平等博大的胸怀和多元的艺术视野。在唐宋词史上,也唯有辛弃疾展现过如此丰富多彩的乡村图景和平凡质朴的乡村人物。

  请收藏:https://m.dm1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