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三章 热火朝天建新城_大明军工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线的大致结构不变,只是火车掉头的那一环都集中在城北的钢铁厂和电缆厂外围,尽量不影响西城区中部居民的生活,其他环路则改造成联通王恭厂和四个新厂的内部环线,也就是说,这五个工厂生产好的东西都不需要搬出厂,直接在厂内就可以装上火车。

  当然,这内部环线也要经过城区,不过没关系,选在每天凌晨转运就行了,那时候路上基本上没什么人,根本不会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工部的人正等着定辽军和武威军押解俘虏前来呢,这会儿他们既然来了,就可以交接了,直接将物资一转交,他们就可以带着民工去改造铁路环线了,反正城墙、道路和厂区的规划都已经用石灰划好了,他们只要照着石灰线修就行了。

  定辽军不愧是辽东出来的军团,修起城墙来那叫一个熟练啊,都不用秦拱明指挥,手下的各级将领各自领了任务便指挥俘虏干开了,城墙修多高,地基挖多深,下面要铺多少石材,上面要堆多少土,外层又要用多少石材和砖头等等等等,他们心里都有数。

  第二天定辽军和三十万俘虏便在西城区外围铺开了,总共四十万人,分工明确,三面城墙每面都是两万五千定辽军领着七万多俘虏直接开挖,剩下两万五千人也领着七万多俘虏直接开挖,不过他们不是挖地基,而是挖粘土烧砖。

  李明甫率领的武威军也没闲着,不会修城墙没关系啊,搬运材料、站岗放哨、生火造饭这些都需要人,负责四十万人的后勤,十万人不多也不少,刚刚好。

  在定辽军和武威军的通力配合下,在定辽军各级将领的积极指挥下,呃,这话好像不该这么说,应该是在军团司令秦拱明和李明甫的英明领导下,西城区三面城墙以令人癫狂的速度从地里面冒出来,为什么要用这个冒字呢,因为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这里稍微估算一下就知道了,按史料记载,明京城是由内城和外城组成的,其中内城东西长千米,南北宽千米,外城东西长千米,南北宽千米,内城在北,外城在南,呈吕字形。现在要建一个和原来京城一样大的新城区,也就是说东西宽大概8千米,南北长大概千米,西城区有一边是挨着旧城的,不需要建城墙,其他三面城墙加起来大概就是千米,每边差不多就是8千米,十万人在8千米上排开,平均每米有差不多有12个人,而且材料都是现成的,还有十万人在给他们烧砖,十万人在给他们管后勤,他们只管砌,这速度能不快吗。

  不到半个月,城墙主体基本完工,剩下的就是女墙和城门楼了,不过这些就不能和辽东那边一样马虎了,这可是京城,是大明的脸面,必须精雕细琢,甚至连城门都要铸出各种兽首形状的浮雕镶在上面,每个城门都要请皇上定名,并由书法名家执笔!

  这些就不细说了,总之,京城的这个冬天不是很冷,因为有五十多万人在城西热火朝天的筑造新城。

  京城百姓从此又多了一个饭后娱乐项目,那就是跑城西去看人砌城墙,修马路,建工厂,五十多万人同时开工,那场面,真是令人终生难忘啊!

  请收藏:https://m.dm1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