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四章 发展经济_大明军工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拼命干。

  经过几天试生产之后,宋应星统计了一下,一天就算是产量最少的厂子也能加工出最少一百根合格的步枪枪管,产量最高的一天差不多能加工出两百跟合格的步枪枪管,这样算下来,王恭厂的火枪产量最少可以提升到月产四万把,加班加点的话,月产五万把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利润高的吓人也不是假的,一根步枪枪管加工费就是二两,一根手枪枪管的加工费也有一两,也就是说他们每家一天最少也能有二百两的毛收入,最多的一天甚至有五百两的毛收入,平均下来每家一个月差不多能收入一万两!顺天府知府可不管他们花多少成本,又要发多少工钱,这毛收入就是纯经济增长,不管他们发给谁,反正最后是要平均到每个人身上的。

  不过这点收入平均到京城上百万百姓身上好像也没多少,还离收入翻倍还差的远呢,还好,这外协加工厂的事情刚忙完《新京报》又出新消息了,工部研制了一批民用机械,有什么飞梭织布机、蒸汽印刷机、蒸汽制粉机、蒸汽纺纱机......,各种机械能生产什么东西也做了详细的描述,而且这些东西日兴隆商号都以高于成本价两倍以上收购,自己有钱的可以马上向工部去订购机器,自己没钱的也可以向日兴隆商号借钱订购机器,只要有人担保就行了,工部产能有限,欲购从速!

  工部暂且不去说他,日兴隆商号那名气,他说收购那绝对是真的,人家本来就是做生意的,收购廉价产品再卖出去,再正常不过了,这事绝对能赚钱。

  这下顺天府知府又下命令了,每个里正至少担保一家,每个坊正最少担保两家,一个月内必须帮忙把厂子办起来,没地方就帮他们找地方,没人就帮他们招人,总之必须把厂子办起来,谁办不起来谁滚蛋,这么简单个事情都办不好,要你何用!

  这下整个京城又掀起了一股建厂的狂潮,整个京城可有二十多个街坊,里正不下一百,不算本身就想建厂的,光顺天府下的指标就有将近一百五十家,顺天府知府为了保住乌纱也是拼了,谁敢偷懒让他保不住乌纱,他就先摘了谁的乌纱,反正就是一个字,给本官使劲建厂!

  建厂建厂,不光京城在建厂,整个大明各地都在建厂,工部更是在东大营建了一个巨大的机械厂,专门生产民用机械,由工部左侍郎王徵亲自挂帅,带着一百多名火器学院的学生,招了几千工人可劲的造,一个月起码能造出民用机械上万台,就按每台一百两算,那一个月也是上十万两,正好东大营也属于顺天府,白得这么巨大个经济增长点,把个顺天府知府笑得嘴都快合不拢了!

  上千台机械看起来挺吓人的,其实并不多,相反还远远不够,大明两

  请收藏:https://m.dm1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