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四章 隐忍_大明军工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女的,孙承宗才没有想到她。

  听朱慈炅这么一说,他仔细想了想,这秦良玉还真蛮合适的,她是员女将,正好还可以麻痹一下阉党,于是,他拱手道:“但凭皇上做主。”

  孙承宗和朱慈炅你来我往说个没完没了,坐在旁边朱由检尴尬无比,他好歹也是辅政亲王啊,竟然连开口的机会都没有。但皇上没问他,他又不好插嘴,见这两人商议完了,他终于忍不住道:“既已商议妥当,不如我们现在就去拟旨吧,正好去将这段时间积压的奏折批阅一下。”

  如果说下圣旨是皇帝的权力,那这个批阅奏折就是皇帝义务,是个皇帝就逃避不了,如果逃避就会出事。

  像明熹宗不好好批阅奏折,天天就知道干木匠活,让魏忠贤去代他批阅奏折,这不就出事了,大明可以说就是因此而亡国的!

  朱慈炅不是明熹宗,他对批阅奏折倒还有那么一点兴趣。他匆匆的吃了几块糕点,又喝了几口稀饭,便跟着他们向乾清宫的御书房走去。

  具朱由检说,从明熹宗病重到现在都已经半个月了,全国各地和京师各衙门递上来的奏折都堆积如山了,再不去处理,整个大明都要瘫痪了。

  来到御书房一看,奏折果然是堆积如山,炕案、炕几、香几、长条桌、半圆桌、月牙桌,御书房里只要是能放奏折的地方都堆满了奏折,小皇帝朱慈炅吓的差点没掉头就走。我特么才五岁好不,这么多奏折批下来,我这小命可就没了!

  结果他又误会了,其实这批阅奏折压根就没他什么事,至少现在没他什么事。

  明熹宗留下信王朱由检辅政,又任命孙承宗为顾命大臣,就是因为他年幼,无法批阅奏折,这才给他找了两个人代劳。

  明朝时期的奏折,根据后世史学家的统计,大概每天两百件左右,半个月,大概有三千件。当然不是所有的奏折都要马上批复,奏折经过内阁时,内阁大臣会将处理意见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折上,这叫票拟。在写票拟的时候内阁就会对奏折进行分类,送到皇帝这里时,需紧急处理的会单独放在最前面。

  需紧急处理无外乎赈灾、发饷等事情,半个月下来,也就三四十件。

  朱慈炅假假的还只有五岁,别说奏折了,连圣旨都不用他写,司礼监秉笔太监是可以替皇上写圣旨的。这位秉笔太监是曹化淳,因为司礼监基本上都是魏忠贤的人,太子的陪侍一般在太子登基之后都是秉笔太监,反正司礼监秉笔太监最多可有八位,所以朱慈炅一登基,立马就将曹化淳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其他司礼监秉笔太监先一边歇着去吧,朱慈炅打定主意,现在就只用曹化淳。

  这曹化淳可不像魏忠贤只字不识,他十二三岁就入宫了,在司礼太监王安的培养下,诗文书画,无一

  请收藏:https://m.dm1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