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2章 化沙为土_环保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重要。

  缺少微生物、有机质等植物生长的必备条件,土壤和沙漠并没有太大区别。

  「陕改委」以及各环卫公司忙碌之余,自然而然地,瑜林沙漠的治理进度,也再次进入无数媒体的视线,引发举世瞩目。

  本来,沙漠粘合剂由于限制颇多,只在大城市边缘的沙漠有少量应用,并没有推广开来。

  但经过毛乌素沙漠一事,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聚焦到于教授研发的这个“沙漠粘合剂”上面,网络、媒体更是热闹非常。

  突如其来的狂热追捧,倒是让于坚教授有些受宠若惊。

  毕竟他自己清楚,倘若没有足够的供水,沙漠粘合剂的意义非常有限,当不起那么大的名声。

  但媒体却不管这些,只一个劲地猛吹,仿佛不把于坚教授说成当代爱因斯坦,就誓不罢休。

  像今天,「陕改委」部分委员在毛乌素沙漠考察的时候,一大波媒体又是闻讯而来,忙不迭地进行各种采访。

  于教授自然还是媒体聚焦的中心,面对眼前一众媒体的问询,他也不得不应付几句。

  “于教授,请问「陕改委」是如何联系到您,并将沙漠粘合剂CMC作为沙漠一次修复的核心呢?”一个记者拿着话筒问道。

  于教授十分坦诚地说:“前不久林主任和我说,「陕改委」希望能够用沙漠粘合剂对毛乌素沙漠进行一次修复,化沙为土……”

  “当时我对此还不怎么了解,秉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就和林主任说,我说你们另请高明吧,CMC没有你们想得那么神奇。”

  咔嚓咔嚓的照相声此起彼伏,记者插了句又问:“您太谦虚了,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于坚教授摆了摆手:“我实在也不是谦虚,沙漠粘合剂对水的要求是硬性的。而众所周知,沙漠问题的根源就是缺水。”

  “倘若没有万象实验室以及瑜林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实施的降雨,CMC不会发挥那么大的作用,我只是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而已。”他缓缓说道,语气十分平和。

  记者紧跟着又追问:“那么请问,「陕改委」具体是如何实现在陕北高效降雨的呢?”

  于教授扶了下黑框眼镜:“这个,很抱歉,我只能说一句无可奉告了。”

  “于教授!请问……”

  “于教授……”

  于坚教授吸引了记者媒体的火力,「陕改委」的其他考察人员才得以较为顺利得展开考察工作。

  这次活动委员会还是比较重视的,就连刚刚在省委忙完工作的章士侯,此时也过来,跟着众人一起在毛乌素沙漠考察。

  章士侯俯身按了按地面,不由说道:“这个沙漠粘合剂,作用还真是神奇。一转眼,沙漠就变得和黄土地差不多了。”

  林寒点点头:“是啊,只要再进行二次修复,补充土壤有机质含量,瑜林的荒漠问题就算彻底解决了。”

  章士侯站起身,拍了拍手:“对了,你之前不说增雨并非长久之计,治理黄河才是根本吗。”

  “关于黄河治理,你现在有什么想法没?”

  请收藏:https://m.dm1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