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传:有一族子弟叫八旗(7)_八旗子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天出殡,那讲究和礼仪就更多了。我家的祖坟在东直门外安家楼,那里埋着自入关进京之后觉尔察氏崇志一脉十三代祖先。

  坟地及可耕地若干亩,并有专门看坟的庄户予以照管。无论我家破落与否,居住何处,每年秋季那忠心耿耿的看坟庄户必定要送些玉米、土豆、红薯之类的农产品过来,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为止。

  七八岁时,我曾随父亲、母亲在清明节时到东直门外去上过坟,亲眼见到过包括我爷爷在内的十三代祖宗的坟。墓地是一片茂密的松柏树林,林间品字型排列着十三座大墓。我说大墓并不为过,因为起码有八九座墓是丈余高的石砌墓丘,墓前有龟状巨兽驮着的高大墓碑,并且墓碑上除了汉字还有我至今不认识的满文。时过境迁,如今那里早已是高楼林立的京都繁华地带,祖坟拆迁约是在一个特殊年代,我家也未曾接到过任何官方通知,祖坟即被夷为平地。解放后土地改革时,我家仍然领到了坟地若干亩的地契,虽然后来变成废纸一张却依然在文化大革命的惊恐之中被我母亲悄悄烧掉了。

  留存至今,至少是个文物吧。总之,从兴化寺街到东直门外安家楼,行程约二十华里,我爷爷出殡的安排是必须周到讲究的。参加送殡的骡子车、马车就有二十多辆,除丧种及亲戚车打头之外,其余人必须按长幼尊卑、亲疏远近乘车,指挥成一个有规有矩的车队。

  这是旗人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官、民只是规格不同,送殡程序是一样的。棺材要请扛房的人来抬,棺罩要讲三六九等,撒纸钱儿的必须是行家,沿途行赏不能少于十吊……这些都是不成文的规矩。特别是被称为“丧种”的孝子,应当走在出殡行列的最前头,这是对过世长辈亲人的孝道,更是绝对不可以破例的。我奶奶和我舅老爷杨秉坤,头疼的正是我父亲年幼且在病中,这祖传的孝道如何完成呢?

  事情的转折是出人预料的。出殡的头一天早晨,我奶奶起床洗漱罢了刚走出住室的屋门,一时就被眼前场面惊住了。只见门房领班小伙子金顺披麻戴孝直愣愣地跪在中院主人的卧房前,一脸镇定严肃,像尊雕塑一般一动不动。我奶奶眨两下眼皮,再看看,没错,真是跪着个大活人哪。她走上前两步,不解地问:“金顺儿,怎么啦?大清早的这是怎么档子事儿啊?”

  金顺一字一句地说:“大奶奶,我求您个事儿,您不答应我绝不起来。”

  我奶奶忙说:“甭借,别这么着哇!什么事儿,你说吧。”

  金顺就说:“我要给咱们崇老爷当孝子!”

  我奶奶没想到金顺会提出这种请求,一是为难了,迟疑了一下才说:“你?当……孝子?”

  金顺耿直地又讲:“大奶奶,

  请收藏:https://m.dm1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