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传:有一族子弟叫八旗(26)_八旗子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母亲深知丈夫崇拜张恨水,张先生的作品她也喜欢。我父亲自幼喜爱舞文弄墨,也有过以文为生的日子,然而命运坎坷多舛,最终也没有能够成为一名所谓的作家。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他在北京《世界晚报》的《夜光》副刊上读到了最初几篇连载的小说《春明外史》时,便牢牢记住了张恨水这个名字。

  当这部连载四年多、长达九十多万字的小说终于结局时,我父亲正是由少年走进青年时代,张恨水已经成为他最崇拜的偶像。

  这期间张恨水更为重要的作品《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相继问世,一时风靡全国,影响更为广泛。

  我父亲不仅读得如痴如醉,而且一度决心效仿张恨水的人生,研究起张恨水的写作经历。据说张恨水原名心远,恨水之笔名取自李煜之诗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我父亲曾经把李煜诗作能找到的全部找来读,对恨水这一笔名佩服得五体投地。坊间传闻,说东北少帅张学良曾派副官专程赴京,邀请张恨水做其“文化顾问”,月薪一百块大洋,还只是挂个虚名而已。

  张恨水的回答是:“君子群而不党。”这种真正文人的清高,这样淡泊名利的风骨,完全影响了我父亲今后处世的态度。

  史称“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张恨水先生的诸多作品,以犀利笔锋形象逼真地描绘了我父亲经历过的那个年代里豪门与百姓,权力与世俗、金钱与人情的复杂交织,简直就是一幅幅浮世绘。我父亲有自己的感同身受,自然读后刻骨铭心。

  他曾尝试着将自家大宅门破落的经历写成类似张恨水体的章回小说,并且投寄到张恨水任总编的北京《世界时报》副刊,可叹结果石沉大海,并未有一章一回见报。到了日伪统治的沦陷时期,在北京已经很难读到张恨水的新作了,不只因为张恨水已移居重庆,还因为日伪当局认定张先生属于抗日分子。直到北京光复前不久,我父亲才几经辗转从朋友手中借到了一本“国统区”出版的张恨水写的《虎贲万岁》,读得彻夜未眠,读得几度落泪,读得自怨不能从军报国。

  悄悄地还书时,听那位借书的文学友人说,尽管写出了政治性这么这么强的小说,张恨水先生仍然既不是国民党,也不是共产党。我父亲对张恨水先生更为敬佩,他越发相信幼年读私塾时先贤孔子在《论语》中的两句教诲:“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

  旧时文人总爱自诩“闲云野鹤”,总想出凡脱俗,但艰难世事却总让文人碰壁。我父亲的思想上爱国进步,性格却总有些八旗子弟的孤傲清高。他从未参加过任何党派,却是反日、抗日的积极分子。但是命运不济,到了中国抗日战争最后那一年,我父亲已经是两个

  请收藏:https://m.dm1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