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二章 弊吴,弱吴,用吴!_蜀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蜀自古以来已有天府之国的美名,汉高祖能得天下亦靠此地物质丰厚为根本。

  东汉末年,刘焉父子先后担任益州牧,用以宽制宽之政策以治蜀,逐引致豪强垄断土地及山泽资源,因而减低税收。

  自刘备占领益州后,诸葛亮及法正一改以往弊政,打击豪强,并曾采用闭关息民,务农殖谷。

  又在都江堰设堰官,管理农田水利工程,并推行屯田,以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此外,诸葛亮及法正对冶铁、煮盐、织绵等重要手工业,实行公营,并设立专职官员加强管理。

  加之刘禅建立商盟,又兴起奴隶贩卖,从南中,巴郡等地方吸血。

  以上一连串措施,使国家税收大大增加,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条件。

  尤其是蜀国有蜀锦、商盟等各种硬通商品,遂使天下人都用汉国的值百钱。

  表面上汉国的经济不如魏国,但实际上,汉国却是通过铸币税,在不断的收割着魏国、吴国的财富。

  至于吴国,便是现在三国中经济实力最弱的了。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地方连年征战,地方残破,北方人民携家渡江以避难。

  北方难民不乏富商大贾,他们由北方走难到江南同时,带备了生产技术与文化,为当时贫困的江南带来新血。原本吴农耕技术十分落后,尚未懂得牛耕。

  及后生产技术注入,农业生产技术逐渐提高,人口亦因此渐渐增加,一改以往地广人稀的境况。

  孙氏三代:孙坚、孙策、孙权之统治领地渐大,军队亦因此变得庞大,故此粮草军需耗费成为国家支出中的一大部分,为减轻负担,逐实行屯田制。

  孙权很重视农业的生产。

  在汉建安七年至建安八年间,孙权开始推行屯田。

  孙吴的屯田分为军屯、民屯两种,采用军中编制,设置典农校尉、典民都尉、屯田都尉等官职管理屯田事务。

  屯田兵且耕且战,屯田户只种田,免除服役。

  另外孙权还采纳陆逊的建议,扩大屯田面积,并将自己驾车的牛由八头减为四头,用于耕地。他还身为士卒先,亲自耕田,“与众均等其劳”,这些作为大大鼓励了士农的情绪。

  在会稽郡开辟有海昌、上虞、新安等屯田区;在湖滩大规模开垦土地,建立了毗陵、湖熟、溧阳、江乘、于湖、赭圻等屯田区;用南迁人口建造了金宝圩;在长江中游建立了寻阳、阳新、武昌、陆口、江陵、长沙沤口等10余处屯田区。

  这些措施促进了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譬如说皖城的屯田基地有屯兵数千家,而毗陵的屯田民则有男女数万口。孙吴屯田的规模可观,且多用牛耕,耕作技术也较先进。

  也正是因为于此,吴国才能养得起近十万大军。

  要知道现在的生产力,以一二百万的人口养十万人,那压力是很大的。

  这十万人中,有许多都是屯田兵,并不需要吴国给予钱粮供养。

  “寻阳周遭的田地,有二十万亩之多,便是如此,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论起种田来说,中国人是谁都不差的。

  吴国这边亦是如此。

  “过些日子,便是春耕了,这些熟地,应要种植起来了。”

  寻阳拿下了,这些吴国开垦好的土地,刘禅自然不会浪费。

  请收藏:https://m.dm1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